10月23日,南平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美萍带领考察组到建宁县开展生态司法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情况工作考察,期间深入建宁法院种业巡回审判专庭考察调研,三明市政协副主席张炜琳、建宁县政协副主席陈华秀、建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尤佳丽、建宁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庭长刘建宁陪同调研。
考察组对专庭工作模式和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建宁法院创造性设立种业巡回审判专庭,为种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保障了种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法庭?何以吸引众多市外政协委员的目光?
建宁,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这座耕地面积不足30万亩的小城,制种面积和产量却占到了全国的10%以上,可以说,每10粒稻种中就有1粒来自建宁。
建宁种业的蓬勃发展之下,各种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委托种植合同签订不规范引发法律风险、未严格履约产生劳务纠纷、操作不当导致稻种串粉以致减产......同时,质量纠纷鉴定难、时令性强、证据难固定问题也渐渐凸显,给法院办案工作带来不小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行业性的法律服务平台,为种业发展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保障迫在眉睫。
2022年4月,建宁法院成立全省首家种业巡回法庭,同年9月,在三明中院的统一部署下,升级为种业巡回审判专庭,致力为种业振兴提供专业化法治保障。
专业审判提高质效。针对涉种业维权案件,开辟立、审、执快速办理“绿色通道”。由出生于制种农户家庭、具备制种常识的法官成立专业审判团队,归口审理种业、耕地等案件,探索建立和完善技术调查、专家咨询等制度,聘任种业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通过专业技术调查和咨询程序提升种业案件的审判质效。
巡回审判方便群众。采用“派驻法官+巡回审理”的工作模式,派驻一名法院干警常驻现代农业产业园,常态化开展种业司法服务工作。对种业诉讼案件,调度法官就近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调查、巡回调解、巡回审判,为农民开展诉讼活动提供最大的便利,同时推动纠纷前端化解、就地解决。
搭建法律服务网络。在制种面积较为集中的4个乡镇和6个行政村设置法律服务点,与江西抚州、赣州以及三明三地的十一县法院,联合搭建闽赣“3+11”法院服务保障水稻振兴发展司法协作框架,形成横跨两省、覆盖本地县、乡、村三级的种业司法服务网络。探索推行“专业审判进园区、巡回办案进农家、田野调查进现场、普法宣传进乡间、法治体检进企业”种业司法服务“五进”工作法。
完善司法服务举措。与建宁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种业司法服务保障促进种业振兴的十条措施》,在深化种业巡回审判机制、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种业维权力度、促进种业市场规范等方面,形成司法服务保障的多元合力和整体格局。
促进市场规范有序。协助制定种子生产经营格式合同范本,制定《种业生产经营活动法律服务指引》《种业法律问题》《种业生产经营法律实务指南》等宣传册,为从业者开展种业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服务指引。
2022年以来,建宁法院种业巡回审判专庭办理涉种业案件179件,诉前化解纠纷31起,执行到位种子款947万余元,75%的诉讼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得到妥善化解。一起执行案件入选“2023年度福建法院十大执行案件”;发出的全省首份关于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规范发展的司法建议书,获评“2023年度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
种业司法服务保障机制被写入《三明市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管理规定》。在三明市两级法院形成“平台+巡回专庭+服务点”种业振兴司法保护体系,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获评“2022年度福建法院十大改革创新亮点举措”。里心人民法庭“种子法庭”创建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种业纠纷“三端共治”工作法入选三明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南方周末、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深度报道,被群众和媒体誉为“最懂种业的法庭”。
下一步,建宁法院将持续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种业振兴法治需求,不断优化种业巡回审判专庭建设,进一步探索司法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质种业司法服务水平,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